阅读历史 |

第573章 做得很不错(1 / 2)

加入书签

周晓白需要有人作伴,李铭答应道:“也给你开一份证明。”

罗芸高兴道:“谢谢李科长了,真够朋友的。”

“也不是我觉悟太低,不愿意参加軍训。主要是现在这么冷的天,太遭罪了。”

“要是下个月再搞軍训,我也不会这样躲着走的。”

中午最高气温10度,出现雨、雪、沙尘天的情况多,实际上比寒冬腊月更艰苦,李铭表示理解。

“不给你安排好,这顿饭我吃得心不安呐。”

罗芸语气轻快道:“哪有那么严重!”

“你看在晓白的面子,给我也安排了那么高的工资。我本来就该请你们俩吃饭。”

李铭随意道:“做了事,肯定是要给工资的。”

“对了,我这有一份淀粉烤肠的资料给你们。”

“你们等会带去研究所,我下午要去厂里开会,没空去研究所那里。”

李铭没有制作肉糜的机器设备,只能先让港城火腿肠厂试验。

周晓白接过材料,疑惑道:“淀粉烤肠?这是不用肉做的火腿肠吗?”

李铭介绍说:“还是用了好些肉作为原料的,不过用的是那些下脚料的肉。”

“其实里面主要成份是水,大约50%。说它是淀粉烤肠,是因为含有淀粉的比例不低,大约10%的占比。”

“不加淀粉和水就没有弹性,只加10%的淀粉含量是兼顾了口味与成本,再多加淀粉就会吃不出肉味。”

“淀粉烤肠、淀粉火腿肠的名字是咱们内部说的,跟其他款的火腿肠加以区别。”

周晓白不明觉厉道:“只用40%的肉么?”

“还没这么多。加了那么多水进去,还得加盐、加糖、加调配料进去凑味道,不到40%的肉。”

罗芸想到了午餐肉,“这个也是可以出口吧?”

李铭笑道:“先让张研究员他们看看再说。暂时还只是一个初步方案,还需要多研究研究。”

“既要保证有肉味,还要保证富有弹性的口感,工艺配方不简单的。”

“这个要是能做成的话,出口确实不是问题。”

他主要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因为冷库的建设费用、运行成本,猪肉等肉类的成本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个保管、运输费用。

很多时候降价卖的缘故就是收购回来太多,冷库存放不下。

没有专门的冷冻车厢,远程的调拨运输更是困难。

为了防止生猪在半路上病死,押运员一路坐在车厢顶上看顾着生猪。

要是有了这种火腿肠,运输和保存都变得更为便利。

南方那些猪肉富裕的地方制作出这种淀粉肠,可以用火车大批量的往北方运送。

相比昂贵的香肠、腊肠。

一根100克的‘淀粉火腿肠’零售价1毛钱,绝大多数的家庭也能消费得起。

工厂生产所用的猪肉,不是按零售的高价8毛500克的计算,实际价格应该是生猪收购价,按等级每斤0.42元至0.54元。

按5毛500克算,100克的火腿肠用肉40%,40克的猪肉是4分8厘钱。

50%的水,1毛2分钱一吨的水费,50克的水,一吨可以制作2万根,几乎是不要钱。

面粉跟调料一起,2毛500克算,10克是4厘钱。

原材料成本5分2厘钱。

水费、电费、燃料费、包装材料等七七八八的算一起大约6-6.5分钱。

工厂加价20%,供销社加价20%,外地调货公司的运输成本以及利润,零售价大约1毛--1毛2分钱一根。

人口多、负担重、吃不起新鲜猪肉的家庭可以买火腿肠打牙祭。

这是李铭搞火腿肠的初衷。

买2毛钱的肉,家里人口多的话一人吃不到两片;切两根火腿肠,每个人都有好几片可以吃。

两种情况的幸福感完全不一样。

想到大冷天可以不用軍训的罗芸就感觉挺幸福的。

一顿丰盛的饭菜,宾主愉快。

周晓白俩女结伴回研究所,只有几百米的大路,李铭也就没有送她们。

轧钢厂今天的会,参加的人数不多,还挺重要的,他没办法请假。

市里面各个会都筹备得差不多了,现在差不多要成立愅委会了。

轧钢厂也打算成立一个。

一直用临时小组、筹备组这样机构管厂里的各项业务,确实不是个事。

开会酝酿新的管理层人选。

此时还不是老、中、青的三结合。

主要是軍管干部、群众代表、领导干部的结合。

实质还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

部队的来参与,是因为好多单位内部的人互相不服气,谁也不愿意让着谁,干脆让部队的人来坐镇。

轧钢厂算是比较团结的,生产也没有中断,只是因为缺乏原材料而减产。

新方案还是李怀德继续当主任。

下设办公室、生产组、宣传组、后勤组、保卫组等等机构。

其实就是把原来的保卫处改为保卫组。

李铭升为保卫组副组长,他自然是没有意见,随大流鼓掌通过。

厂里人事酝酿的会议结束,天都黑了。

他回保卫科办公室继续加班,签字同意对一些人启动调查的文件。

其实他同不同意都一样,在他这里只是走一个流程。

游副总工程师被调查的时候,他手下的李方胜去上嗨没有调查到什么,游副总工照样被撸了下来。

各家单位都有这样的情况。

即使物料充足,搞生产的人没法安心生产,产能也是会受到影响。

李铭也是这样钻空子,把试制切面机等设备的生产任务下单给了轧钢厂。

不然,生产计划调拨单,他就不好搞定。

现在这样的情况,他是想做啥就做啥,反正工人闲着也是闲着。

一转眼。

10天后。

京城,城西。

方便面生产线研发小组已经把壳子做好了。

李铭让张海洋带人去提的货,直接运到了创新技术研究所。

东配殿的《泡面研究室》,场所还是比较宽敞的,可以放得下这一整套设备。

大殿旁边原先的住房已经改造成为仓库、原料库房。

李铭绕着走了一圈查看后点评道:“看起来还行,虽然外观不太好看。”

最近一段时间他的会议比较多,没有一直盯着生产进度。

跟车一起来的易中海解释道:“这是第一次试样,跟以前建房子要先做大样一样意思。真正生产就会做得更规整漂亮。”

泡面研究所的张研究员帮腔道:“我们以前接触的新设备也都是这样的。”

李铭没有批评的意思,微笑道:“现在就要麻烦大伙一起动手,把机器固定组装到指定的位置了。”

“等会装好了,咱们就开始试生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