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三山五园(二)(1 / 2)
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
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畅春园是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
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
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
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
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
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
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
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
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
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
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
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
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
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
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
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
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南、北侧岭的山势自西向东延伸递减成环抱之势,景界开阔,可以俯瞰东面的广大平原。
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
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
这里地势开阔而高峻,可对园内外的景色一览无遗。外垣的“西山晴雪”,为着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