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这话是实情(1 / 2)

加入书签

未曾料到,老朱听闻此言,竟倡议所有藩王效仿,这倒是朱桂始料未及的。

内心深处,他多少有些不忍,毕竟自己实行九九六,实属分内事务繁重,不得不为之。

而对许多人而言,九九六可能只是无谓的煎熬,徒增辛劳,于事无补。

在朱桂眼中,努力值得鼓励,但盲目的努力毫无价值。

更让他担忧的是,一旦坦诚相告,蓝玉恐怕立即将这“九九六开悟法”用在自己儿子和义子身上,那无异于对孩子的一种折磨。

沉吟片刻,朱桂心中有了计较:“传言非虚,但并非人人依此作息便能悟得神器之秘,关键还在天赋。父皇让诸多藩王尝试,至今无人成功,便是明证。”

朱桂摊手,言语间既未全盘否定九九六的价值,又巧妙地为自己的论点加上了“天赋”这一前提,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让那些尝试未果者知难而退,不至于盲目跟风。

“原来还需天赋???”蓝玉眉头微蹙,虽感意外,却也认同。他自认并无此天赋,转念一想,或许儿子和义子中有人能胜任,于是决定一试。

“没错,且需在九九六期间不断处理公务,不可虚度。”朱桂进一步说明。

“连轴转处理公务?”蓝玉一时语塞,不明其理,但鉴于朱桂已有所成,也不便质疑,决定姑且一试,毕竟“实验品”是儿子和义子,而非自己。

“确实如此,时候不早,我们进去吧。”朱桂敷衍一句,行至朱标房前,轻笑一声。

朱桂暗自筹谋,欲以此法激发大明朝臣的积极性。甚至设想,在某位九九六官员熟睡时,透露些小发明的灵感,使其误以为梦中所得,从而增强自己言论的可信度。但这念头仅在脑中一闪而过,随即抛诸脑后。

门扉轻启,朱桂与蓝玉步入,朱标的声音略带疲惫:“进来者自寻座位。”

朱标在朱元璋面前强颜欢笑,实则耗尽心力,一回府便卧床不起。

“兄长无需勉强,以你这身子,即便缺席,父皇亦不会责怪。”朱桂见朱标额间渗汗,忧虑道。

“我自然明白。”朱标微笑,“闻你于应天府建机场,想来那飞行器定会在寿宴亮相,我只想趁清醒时亲眼目睹。”

“兄长过誉,不过是雕虫小技。”朱桂苦笑,“兄长龙体康健,未来观机机会多多,待我改良飞行器,兄长可亲乘体验。”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期盼。这或许正是朱元璋所愿——朱标继位,朱桂与朱棣共辅朝政,既相互制约,又并肩支撑帝国。

然而,随着朱标病情加重,一切美好愿景化为泡影。朱元璋为身后事绸缪,朱标亦然。

他深知,自己离世后,皇位之争必是血雨腥风。

藩王们表面和气,实则对皇位虎视眈眈。

为保子女周全,朱标思量再三。

尽管从法理上讲,其子拥有合法继承权,但无论嫡子朱允熥,还是庶长子朱允炆,皆年幼无知。

而大明之外,藩王势力庞大,各拥重兵,即便是常受训斥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不例外。

在此情势下,朱标认为幼子即位并非良策,但他们继承权的正当性又太过显著,一旦旁落他人,恐遭不测。

于是,朱标生前最后一计,便是力推最强藩王朱桂为储君,条件是朱桂登基后,保障朱标后代安然无恙。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幕,朱标向朱元璋提议,让朱标自己成为继承大统的太子,而且还特意将这事散布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