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最盛大又最糟糕的登基典礼(1 / 2)
祺祥皇帝在今年已经年满十八,按照帝国法律,已经是一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的成年男子了。
而按照帝国惯例,今年将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太后便要将国家交到孙子手上,退居二线了。
自打开年,朝廷中一向最清闲的礼部就忙的脚不沾地,他们要准备好小皇帝的登基大典。
这可能是这几年来他们承办最大的活了,平日里衙门里喝的都是清茶,这下不得捞一把?
李太后深知这帮饿狠了的狼崽子们的胃口,暗中告诉户部尚书叶轩,预算按高了办,超出的部分由内库与自己的私房钱承担。
在得到太后默许下,礼部下属的各个部门和办事人员都绞尽脑汁把这场典礼办的更华丽一些,如果不是时间上来不及,他们可能想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甚至整个紫禁城全翻修一遍。
虽然房子翻修不了,但装饰一新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全城的绸缎庄子和服装店全都接到了红灯笼以及各式各样窗帘的大单子,在徽布推出几年后,现在整个京城内的裁缝铺全都是进徽布的货了,而这种布匹只有在四海商行才能买得到。
三宫六院内的女红所需的布料都交给了新晋的皇家布庄,店家正是刘瑞的徐老舅,各种各样新式的布料从他手中流入深宫内,博得了妃子宫女的一致赞赏。
由于战事频繁,先前被奉军的远程大炮和轰炸机轮流炸过的地标性建筑天坛也开始动工修缮。
工部的建筑人员本来打算将整个天坛推倒重来,直接一步到位用钢筋水泥结构,但礼部的官员用典制上并没有先例的话怼了回去,最终还是决定保留外立面木质建筑风貌,在内部辅以钢筋结构进行稳定。
建材方面也是直接选定了四海公司,毕竟他们家的货量大管饱还便宜。
不过最终被多部门联合呈报上来的工程价格丝毫不受便宜建材和廉价人工的影响,每平方造价直逼美利坚。
除了工部的官员紧锣密鼓的推进工程进度,征调附近州县的劳工,礼部官员还翻烂了各朝各代的三通,让各地的报纸挑不出毛病,这帮书呆子在检索书目上倒是一把好手,堪称人肉计算机。
为了确保程序上不出问题,他们还花大力气寻找当时负责同光帝亲政典礼的退休官员,大部分已经一命呜呼,只留下了家书和笔记。
但就靠着少部分老头子和留下来的记录,一场夏国进入20世纪后最盛大的就位典礼逐渐成型。
朝廷如此大兴土木,主要还是为了团结已经不多的地方势力。
在刘瑞突然宣布第一次常态化动员机动演习圆满结束后,各省督抚就收到了朝廷发过来的旨意,要求他们在指定时间内进京观礼。
在财政,兵员,行政等种种方面上都依赖于中央调派的地区督抚在收到旨意后二话不说,直接上路。
西域地区的少民和雪原地区的活佛也都派出了代表,倒是草原上的王爷们迟迟没有给出回应。
而那些和朝廷关系较差的地区,或者说有较强独立意愿的地区督抚,接到后还揣测了一下圣意,担心是鸿门宴,打探清楚后才上路。
至于已经独立了的西南地区,朝廷依然发出了邀请函,将其待遇位列小国番属。
陈家只派出了子侄辈的代表,但私下中,各地的谍报探子眼线齐聚京师,在京城实行宵禁的,晚上还出没在屋头巷尾的,除了巡逻警察便是各方探员了。
根据当时参加这一行动的军情二处匿名人士回忆,当时京城里的各方势力人员密集到往墙角随便丢块石头,砸中人的概率有七成都是探子。
久而久之,在几个施工现场外面的饭馆子里,几方人马全都熟络了起来,甚至互相请客,今天我带一瓶汾酒,明天我带一瓶老窖,后天我来带一瓶茅台。
都是外出公干的,拿着外派工资30块钱,何必斤斤计较?
在钦天监诸位大师通力合作计算出的黄道吉日到来之际,登基大典隆重展开。
一副英俊面孔的少年天子,身穿全套冕服,头戴朝天冠,脚踏步云履,礼服后摆极长,需要专门的宫女跟在天子身后。
在上千名官员以及观礼代表的集体注视下,祺祥小皇帝在两侧宫廷乐队的伴奏下一步一步,沿着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台阶拾级而上。
在太和殿的门口便是他的奶奶,太皇太后李慈安,她面目柔和,目光紧紧跟随着已经显现出几分青年棱角的孙子。
祺祥皇帝很快就来到了宫殿外的平台上,与太皇太后面对面站在一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