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6章 找人谈话(下)(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像汉学、数学、格物天文、地理等基础性研究所,苏圣平专门安排半天时间在研究所内和他们交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给他们的研究予启发,搞得有时候那些研究院都不肯放他离开。

高捷和路瑞生就是其中之一,这两人沉迷于数学和格物的研究已经五六年时间,这些年的研究成果都是零零碎碎,还得苏圣平时常开导他们。这一年多没有苏圣平的消息,把他俩给急的,好不容易逮到苏圣平,研究上的困惑,对自己坚持的迷茫,一直缠着和他回家又聊到深夜才罢休。

其间,两人提到了许文斌,说是许文斌至今仍然赋闲在家,没有确定是否继续读书还是出来做事,苏圣平这才意识到是该见见自己这个老同学了。

正月三十这天,苏圣平离开府城回溪头,同行的还有许文斌。许文斌今年已经二十七岁,却还没有成亲。尽管又在书院苦读三年,国试仍然是以失败告终,但许文斌看起来却并不颓丧。苏圣平记得他当年在江宁的时候就对梁青青颇有好感,所以这趟明着是会溪头,暗地里却是要去见见杜晴儿以及她办的那个“艺术学校”的情形,反正也要和许文斌谈一次,就干脆把他也叫上,说不定还能让他和梁青青擦出点火花。

许文斌看着坐在马车厢内正撩起车帘看着窗外的苏圣平,心想自己这个同学当真让人无法评价。他没有忘记当年和苏圣平的约定,去年国试不过的话就考虑做他的幕僚。

就因为当年的承诺,从江宁回来后,他就仔细去看过复兴工业园、复兴商社、科学研究院,当然还名声最着的民团一营。经过细心打探,他还知道苏圣平有另外的一些民团被派往了宝岛,他不知道苏圣平为了什么,不过至少这不是一个朝廷官员应该做的。

可以说许文斌等和苏圣平这一次会面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不是不能给人做幕僚,可预见的将来,只要不能通过两年后的国试,这会是自己将来必然会走的路,放不下的唯怕成为幕僚之后,那种相互欣赏的同学关系会变味。他也知道,苏圣平这次和自己会面,也是最后一次给自己选择的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也许下次再想做他的幕僚,也不会有自己的位置了。

放下车帘,苏圣平笑着对许文斌道:“文斌,还记得当年我们表演那个男儿当自强吗?”

许文斌笑着道:“怎么能不记得,那种男儿热血,至今依然记忆犹新。但是,好像那经典一幕好像被你的明月几时有给盖过了。去年国试时,在江宁还时常有人打听你的近况,还说明月之后再无中秋,元夕之后,蓦然回首,花灯之下无词人!”

苏圣平哈哈一笑,道:“夸张了,改天等我兴致来了,再作几首,看他们有何话说!”

许文斌笑着摆摆手,道:“你这一说,我既是期待,又是忐忑。既期待这能再看到你的佳词绝句,又忐忑你这样哪还有人敢作诗词!反正我是不敢了。”

苏圣平摇摇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道:“文斌,为何三百年前,越朝国试会取消诗词,转而注重策论,你可有研究?”

许文斌点点头,道:“开国之初的国试还是以诗词曲赋为主,太祖皇帝农民出身,最是看不上这个,后来就改成了策论。当年太祖皇帝不是还亲自出过一道大白话题目:吾年少时在乡间,观农民种田,春种秋收,农闲时,田地无用,问有何策?当时还闹出了大笑话,当时绝大多数学子无法作答,还有人说是太祖皇帝不识字,不会出题。当时天下刚定,太祖皇帝都只能认错,重新让内阁首辅出题,只不过要求不能再考试诗词,要考策论。”

苏圣平哼的一声,道:“该杀。要我说,太祖皇帝出的题目是有考试取材以来最好的题目。”

许文斌一愣道:“圣平何出此言?”

苏圣平道:“太祖皇帝所出的题目实际上叫套种技术,农学研究所现在正在研究适合套种的物种,成功后将大大提高土地的出产。而且实质上这种技术早在五百年前在有些地方就出现了,只是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太祖皇帝当年尽管是无意识的出题,但只要有几个人能认真对待,三百年前就有希望推广这种技术,你说能多养活多少人。”

许文斌听了恍然大悟,道:“还有这种事?”

苏圣平道:“当然,回去之后,你就可以去农学研究所看个究竟。再说回来,我们如今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取材制度也是有问题的。先说教育,书院制度已经算好的,但还是局限于儒家这一套,对实用型的教育毫无涉及,埋没了多少人才,你知道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都只知道读书当官,对实务毫不关心。你说这样的考试取材,取出了多少废材?这是不行的,文斌。”

许文斌笑着问道:“那圣平你觉得自己是个废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