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撬动地球(1 / 2)

加入书签

冷静一下,且先不说这第三重考验,先回顾一下前两重考验,从命题人的角度揣摩一下出题意图。

第一重考验其实考验的是心性,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验,心不正者,行不正。第一重考验也是后两重考验的门槛,如果第一重考验不通过,估计也不需要进行后面两重考验了。

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性,才能做出正道的事情,尤其是肩负救世的重要责任,任何一点心念上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万劫不复的局面。

第二重考验考的谋略思路,仅仅思想没问题是不够的,但思路全无的话,也是白搭。未来将要面对的是真正的战争,如何直面战争,有无谋略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

考验的方式是即兴答题,没有一定的阅历、知识储备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答好题目的,战场瞬息万变,很多决策的制定都是与时间赛跑。虽然过程中乾尘还是有一点取巧的做法在里面,不过对于嘴遁这件事,乾尘还是颇有心得。

这第三重考验就是实践了,也是动手环节,按照三重考验的设定,这第三重考验肯定是要动真格的,不拿出点真本事,依靠取巧是万万行不通的,既要有谋,也要有勇。

想到这里,乾尘思索了一下,还是要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去下手,靠嘴遁诡辩取巧,至少在这一轮并非良策。既然解题方向有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题了。

说是移山,其实就是搬石头,这石头至少得有百吨之重,依靠蛮力是不行的,一定得靠巧力,当然,蛮到一定逆天的程度除外,但乾尘可没这个逆天的神力啊。

有句老话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与其凭空瞎想,不如实地调查一番,先去掂量掂量这块石头到底几斤几两。

乾尘来到了东边山头,边走边计算路程,从三位长老的“修仙居”到东边山头石头处,大概有个100米的样子。

“修仙居”处于东边山头和西边山头的中间,三处正好呈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方位特点,东边山头和西边山头大概距离100米左右。

也就是说,沿着山路,从东边山头到“修仙居”再到西边山头,有大概200米的距离,山路是一条小径,而且并不平坦,有些地方高低落差还比较大。

“修仙居”到东边山头大概向上走了50米的高度,从纵向来看,西边山头也差不多这个高度,这就意味着,山坡小径有一个将近30度的坡度。此时,在乾尘脑中已经展现了一幅坐标图了。

先捋一捋思路,首先默认石头可以移得动,那目前有两个“移山”方案。

第一个方案,把石头沿着山路,从东边山头移动到“修仙居”,再移动到西边山头。

移动路程总共200米,同时需要往下移动50米高度,再往上移动50米高度,虽然小径难走,但至少是一条路。嚯,这一不小心就折算成工作量了。

第二个方案,把石头直接从东门山头“丢”到西边山头。移动距离100米,且没有高低差,但没有山路,就是凭空移动,但似乎实现起来不容易啊,这个“丢”法值得研究,又不是丢手绢咯,一下子就过去了。

虽然思考到这个程度,题目分析了大半,但这一炷香的时间也过了四分之一了,这第三重考验可是有时限的。

环境地貌搞清楚了,接着就对这块大石头进行一下勘探吧,看看有没有可以突破的地方。这是一块高约2米,长约3米,宽约4米的石头,乾尘站在石头边上,发动土曜之力,注入了一些土曜之气在石头中,感受一下这块石头的情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