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章 伯乐与千里马(1 / 2)

加入书签

下半年发生了一件好事。

时至十月末,桂花的香味已经散尽了。清冽的空气里入眼的艳色只有所里老办公楼旁一排盛放的木芙蓉。这种花会变色,清晨白色,午间转成桃红,越往午后颜色越深,日暮时会变成深红色。

孟千里就是站在一树艳粉色的醉芙蓉下打电话。电话那头的明丽声音不太清晰,还有呼呼的风声。

她最近去邻省参加一个活动,现在大概在外面。

“那个电话不通吗?”明丽声音里有种很欢快的情绪,“他最近状态挺好的。我上周去看他,他每天都能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呢。这会儿可能又找人下棋去了。你等等,我另外给你个号码。”

明丽很快把号码发过来,孟千里一看,是个手机号码。心里暗笑,老人家终于接受了新事物,用上手机了。

电话里陈老的声音很兴奋,“这就成立了?他们效率挺高啊!”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距离海矿所十公里左右的申城市郊新建了一家企业——大申海牛仪器有限公司。这是科技部、能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申城科委共同设立的一家国企。

几十年来的惯例,通常一家大型国企配一家相关科研单位,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研究院。不过海矿所却是例外,其前身是一所大学下属的海洋科学研究单位。

中国早几十年科技落后,对海洋的开发探索都很浅显,有很多挂着海洋名号的单位都只徒有其名。经费短缺,太多重点领域申请项目研究,海洋科考能获得的资源长期排在靠后的位置。

直到改革开放后,慢慢有了闲钱和余力,海底矿藏的探采才被提上日程。

另外,没有应用,没有市场,国内也很少海洋矿业方面的企业。早在去年,陈老和孟千里就讨论过,要提请有关部门建立深海钻机相关部件生产企业。

深海地层的科考和深海矿产的探采,以后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钻机设备配件将会有广阔的市场。

无论是对钻机生产链的国产化率的提高,还是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做规划,都是值得国家投资的方向。

原本一个提案从提出,到讨论,到审批,中间要经历多个部门,很多环节,耗费三五年时间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中间还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甚至最后石沉大海、不了了之的都很多。

这次却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公司就成立了。一家进行生产的实体企业,即使借用现成的厂房,也有设备采买和组建人员架构的问题。成立速度如此之快只能说明,国家相关部门本就有此想法。

孟千里也很振奋。从这些细节上,他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上级部委对于发展海洋战略、潜入深海是下了大决心的。这种决心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小挫折而有任何的动摇。

~~

孟千里打完电话回到办公室,财务科的小张正在办公室等他。几家国内供应商和几笔国际采购都到了结算尾款的时候。实验室因为是国家专项拨款,所以跟所里的账是分开的。

孟千里看了一眼账单,就皱起了眉头。货款数额超出了他的预期。但合同订立了,产品也交付了,必须履行最后的程序。

只希望海牛仪器有限公司能够快点进行研发生产。有了配套企业,他们的成本可以降低一大截。

海牛仪器有限公司因为是国企,上级多部门给予帮助和配合,优势还是很多的。比如技术和人员,就从多家北方的石油钻井配件公司引进。公司创立初期,主要配合海牛一号钻机的研制工作。

孟千里已经得到通知,三天后将和对方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召开两方的产品和技术协调会。

在账目表上签了字后,孟千里就去了车间。

狄标正带着人按最新方案组装蓄电池和电机。佟元强让人把改进好的水逆送过来了,新水逆也一并连到了电机上。

孟千里过来其实是去看绳索取芯试验的。但时间还早,他就想过去跟狄标说句话。还没开口,忽然发现一个弯着腰的人直起了身子。

他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那人是陆秋山,不免觉得有点奇怪。陆秋山自从做了副所长之后俗务缠身,在钻机课题组每天只能待半天时间。没想到他居然还躬身践行,亲自下车间。

孟千里挑了挑眉,对这位师兄多了一分敬重之心。但在陆秋山转身之前,他还是悄悄走开了。陆秋山给他的感觉太复杂,每次见面都令他不太自在。他还是喜欢纯粹一点的人。

离开车间还没来得及回办公室,孟千里的手机忽然响了。一看来电显示,是所长周晓鸫。接起来一听,周晓鸫叫他去所长办公室,说要跟他谈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