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章 二次海试(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次海试也在一个寒意料峭的日子里。不过这时却是深秋,距离第一次海试已经过去了一年半时间。

经过多轮陆地钻进试验和深水井试验,所有海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讨论,都在实验室进行了还原和排除。这一次,孟千里和团队成员对于海试充满了信心。

等科考船驶出临山港,咸湿的鱼虾腥味混在微寒的海风里灌进鼻腔里时,皮肤表面立刻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说不清是紧张还是兴奋。

船长跟孟千里是第二次见面,说话口吻却是老相识的样子:“福建的渔民出海前都要到妈祖庙里去上香求平安。我们科考船不搞这一套,不过我老婆昨天也去庙里上香了。她说从庙里出来的时候满天白云,是祥瑞。我们这次一定能有个好结果。”

孟千里低头笑了,伸出手来跟船长握了握。对方手心很硬,不是某几个点长了老茧,而是整个手掌都是硬的,茧子连成了一片,像是一面盔甲。

船长是水手出身,从船员里最底层的工作一路做到船长,他身上一定也有精彩的故事。

看了一眼船长眉心深深的川字纹,脸上古铜色泛红的皮肤,孟千里心情忽然平静了一点。世间大多事情,除了激情,大概更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练,勤勤恳恳的付出。到了时间,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第一天清早准时起锚,航行中海况稳定,傍晚时分到达预定海域。

海试在第二天一大早开始。所有的准备在头天晚上全部做好,开始前开三方会议,最后一次检查设备,确定海况。一切没有问题。

开动力定位到试验坐标点。吊机手在甲板就位,得到指令后开动海洋绞车吊起钻机,入海。

孟千里在控制室,从显示屏时能看到显示钻机深度的数字越来越大。他屏住气,努力让心跳维持在平时的正常水平。

钻机到达了海底。这是一块相对平坦,但有稍许坡度的海床。钻机自身的平衡系统开始工作,屏幕前的操作员也小心地遥控钻机支腿的动作。

孟千里目不转睛地看着遥感系统传回的影像。钻机缓慢却灵活地转动角度,调整姿势,最后稳稳地坐在了海床上。

轮到动力头和钻杆开始工作。孟千里低头深吸了一口气,上次就是在这个环节失败的。

再抬头看向屏幕,各系统工作状态显示正常。然而屏幕上很快跳出了一个红色的图标。

孟千里一攥拳头在大腿上敲了一下。

那个红色小点并不是系统故障报警,而是钻头在海底岩层上打下的一个孔。

国产钻机海牛号在深海岩层里打下的第一个孔!

他的目光还在死死盯着那个红点对应的数值。数值慢慢变大,最后定格在了70这个数字上。

第一次的下钻深度是70。基本达到了研制的预期目标。他沉住气,看动力头换一个点继续下钻。

几次钻进结果差不多,都在70公分左右。

下钻环节完成,孟千里拿起对讲机对塔台汇报:“驾驶台,驾驶台,我们已成功完成了本次钻探任务,现在准备回收钻杆作业!”

他语调平静,但说话时感觉右边脸颊密密地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下钻只是方式和途径,采样取芯,并把岩芯顺利收回才能进行岩层地质分析,这才是最重要的。

孟千里很快冷静下来,不停在对讲机里发出指令。甲板很快报告,一共成功取得7块岩芯。

最后一个环节是回收钻机。这时已经没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什么事了,几名操作员对着屏幕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

孟千里舔了舔嘴唇,觉得口干,刚要伸手去拿台子上的水杯,忽然“嘣”一声巨响不知从哪里传来。他吓得手一缩,心跳猛然加快。

还没冲上甲板,对讲机里就传来惊呼:“减速箱盖板裂了!”

孟千里心一沉,等他冲上甲板一看,发现绞车变速箱盖板四分五裂,绞索一动不动,而钻机还悬吊在近1000米的深海里。

这下糟了。

甲板上的吊机手和船员都愣住了。从控制室里冲出来的科研人员看了一眼绞车变速箱,也面如死灰。

绞车是升降设备,现在钻机悬在海里,收不上来也放不下去。

众人聚到一起,商量解决办法。负责钻机机械系统的老牛带着两个人去检查绞车,其他人也跟过去围着看。

十多分钟后,老牛直起身子,脸色更差了。“内部轴承断了,”他说,“没法修。”

孟千里朝小赵打了个手势,“打电话给生产厂家,问问有什么办法?”

小赵说:“进口设备,我先打给国内代理商吧。”

孟千里跟着小赵到了电话机前,看着他的脸色从期待变成了失望,心也慢慢沉下去。小赵再打电话给国外厂家,辗转多点才转接到对方工程师那里。

对方问他们有没有备用轴承和盖板,小赵苦笑着摇头。一整套钻机设备,谁会给每件仪器都带上备用配件呢?

对方表示爱莫能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