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2 / 2)

加入书签

他用一篇牧马人继承并发扬了“伤痕文学”,同时又打破了题材的桎梏,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主人公“许灵均”这样一个丰满、鲜活的形象。我虽然无缘与作者相识,却好像看见了他那颗炙热滚烫的心。

他的心向着同自己一样卑贱而善良的父老,向着这片对他有着养育之恩的大地,正像中的主人公那样。

牧马人发表一月有余,喜爱者、关注者众多,期间各类报纸、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关于的评论,但这次的评论不同寻常。

首先是文章的作者阎刚,他不仅是作家,也曾历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编辑,同时在国内文学评论界也颇有名声。

之前陶玉书也曾为伤痕在文艺报上发表过评论文章,可同样的文章,不同的人发出来,影响力是截然不同的。

阎刚在业界的地位可不是陶玉书这个还在学校的小透明能比的。

其次便是文章发表的刊物文艺报,作为我国文艺领域最知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刊物,文艺报的地位毋庸置疑。

&t;牧马人>与许灵均这篇文章能够登上刊物,说明受到了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的认可和肯定。

年中伤痕刚刚发表时舆论上还因为这篇曾有过争锋,到如今牧马人发表后,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民间,对于“伤痕文学”的兴起都已经逐渐接受,哪怕是并不待见的保守派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现状。

这种情况也就造就了牧马人比伤痕更加快速的获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加快速的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

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阎刚的&t;牧马人>与许灵均无疑是又为牧马人在这个冬季的火热再添了一把新柴,让这场文学盛宴的火势来的更加的凶猛和炙热。

就在牧马人在国内文学界燃起今冬的第一把烈火的时候,燕京文化界的另一场骚动也在酝酿着。

12月下旬的一天,一支由诗人和高校学生组成队伍出现在燕大门前。

他们携带着刊物、刷子和浆糊,在此之前先是去了西单民主墙,然后又去了天安门东边的一块大木板、王府井商店门口、人民文学出版社、诗刊编辑部门口

所到之处,留下了一份名叫今天的刊物。

等他们来到燕京大学时,早已得到消息的保卫处人员不敢和他们正面冲突,只能等这群人张贴了刊物之后离开,才敢去把东西给揭掉。

可即便是被保卫人员们当场揭掉了刊物,但这群年轻人和他们的刊物在大学生中所推行起来的风潮却无法被遮掩。

短短几天之内,今天创刊号便获得了2500份销量,这份由民间诗人和大学生们筹办的民间刊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燕京的大学校园,后世有人将此作为新诗潮的开端。

无论是牧马人在文学界引发的热潮,还是今天在燕京高校界刮起的风暴,对于林朝阳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回家,偶尔为身份暴露担忧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他向沪上文艺投去的稿件终于有了回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