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章 猎手(1 / 2)

加入书签

张志豪审视着“八角笼”第五版彻底改头换面的装甲方案,他为此耗费了一周的时间。主要改动在于以特定斜向角度设置装甲板,使其更容易偏转伤害而非直接承受。这种微妙的角度和肋状图案使机甲看起来仿佛披上了鳄鱼皮。

采用如此非传统的装甲布局带来了一个显着的缺点。通过斜向堆叠装甲板,张志豪必须在同等表面积内安装比平直堆叠更多的装甲。

这就像是用扑克牌搭房子而不是简单并排放置。一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表面面积,而另一种则增加了密度。为了保持“八角笼”的重量不至于过高,张志豪不得不减少方形装甲层数,并削减柔性装甲的用量。

“经过这么一番努力,我觉得机甲的装甲性能并没有提高多少。”张志豪叹气道,他预想中的巨大改进并未实现。无论他运用多少技巧,物理上的限制终究无法绕过。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不牺牲机动性的情况下,其吸收伤害的能力提高了大约5%。”

这样的改进是以高昂代价换来的。他大量使用的方形装甲比“八角笼”原有的装甲更昂贵,实际上提供的防护力却稍有下降。如果不是张志豪坚持使用模块化装甲系统,采用其他装甲方式的话,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通过这次设计,张志豪感到自己缺少某种元素来让他的设想成功实现。一道无形的墙阻止了他的努力,使他在提升防护的同时完全避免速度降低的和谐统一变得困难重重。

“这个问题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他总结道,并承认自己低估了构思一个无人想到的神奇解决方案的难度。“我现在已经精疲力竭,没法再在这个设计方案上继续深入下去了。”

当他从事“八角笼”项目时,与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在他最为得意的两款产品——梦幻2R天使之翼和cA-c1马克·安东尼上工作时,他投入了大量的热情,甚至忽略了设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早年迅速完成的塞拉芬,如果张志豪重新审视这个作品,恐怕会因其中留下的诸多设计缺陷而羞愧至死。然而他对这款设计的自豪感并未因此减少半分。塞拉芬是一款成功的产品,一些青铜联赛的年轻选手们驾驶它度过了愉快时光。这个设计蕴含着生命的火花。

那么对于他最新的项目呢?张志豪估计,如果强行推出基于“八角笼”的新变体,结果可能只是一堆废铁。今天他学到了一点,无论你如何专注于单一的设计意图,都无法替代真正的实力。他的技能需要跟上心中的设想。

他又回想起心中的那个形象。他想要设计一款猎手,一个街头的掠食者,能像猿猴一样灵活移动,又能像人类一样战斗。它可以逃避所有追踪,转而选择追逐敌人,没有任何人能躲过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

“缺个隐身功能。”张志豪意识到这一点后挠了挠头。

两星级别的机甲提供了更为成熟的隐身选项,但它们仍然存在缺陷。购买仅在极小范围内有效的许可证要花费大量光辉币。仅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这笔开销很难说得通。

“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它需要这个选项。”

最初的“八角笼”并没有配备隐身功能。在高度城市化的环境中,金属无处不在,从建筑物到车辆,再到地下管道。所有这些障碍物严重干扰了某些传感器,但并非全部。如果“八角笼”能够妥善管理自身的热量和脚步声,就能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或在其隐藏地点让敌人毫无察觉地走过。

“但问题是,速度太慢了。”张志豪注意到这种策略的短板,“‘八角笼’不可能跳到警戒状态的对手身后。”

在现实战斗情况下,机甲驾驶员并不清楚战场上到底有多少对手,而在竞技场风格的比赛中,游戏总是为队伍提供相同数量的对手。掌握了这些信息的驾驶员如果没有消灭预期数量的敌人,就不会轻易放松警惕。

“看来不买个隐身模块是不行了。”

张志豪无奈地叹了口气,决定遵循自己的直觉。这个问题一直在他心头萦绕,驱使他去填补这个漏洞。他退出了设计界面,转向办公桌上的终端,启动《铁血精神》并访问了二星级市场的部分。他无视眼前的所有其他装备,将注意力集中在隐身组件上。

在市场中,针对让机甲避开他人感知的各种隐身方案应有尽有,虽然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每一种都价格不菲。

粒子喷射器是最便宜的选择。它的工作原理是向空中抛洒一批特殊粒子,使其扩散开来,用虚假读数淹没对手。微粒中内置的专业锚定机制允许它们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但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不分敌我。如果你向空中释放大量垃圾信息,很可能会导致自己和队友被蒙蔽。同时,这也几乎是在向敌人宣告你的存在,你正潜伏在附近,渴望接近他们然后发动攻击。此外,尽管这些粒子具有锚定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随风飘散,很容易被吹走。

另一种隐身选项是采用主动传感器对抗措施,如电子战(E)系统。这类系统有多种类型,有时能同时实现多项功能。它们可以释放噪音干扰某些远程传感器,或者在远处投影一个假目标机甲,甚至在一个小区域内制造多个相同的影像,让敌人误以为是一大群机甲。

张志豪对E系统并不陌生,在他的塞拉芬和幻影机甲中就曾使用过此类技术,它有助于提升这些机甲的规避能力。“八角笼”在遭受攻击时也十分依赖规避战术,因此E系统同样对其有所帮助。

然而,E系统也有其局限性。更强大的模块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不能欺骗所有类型的传感器,而且全功率开启E本身就可能发出信号,引起未察觉对手的警觉。此外,E也无法对付诸如测量地面振动等特殊传感器,最后一点,敌方驾驶员可能会选择不依赖机器,而是利用自身感官观察战场。

第三种隐身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涂层或装甲。通过在外层包裹一层能够抑制信号反弹回对手传感器的材料,可以使机甲悄无声息地移动而不被敌人发现。

但与前两种选项一样,这种技巧无法抑制声音、振动等其他信号。选择隐身涂层或装甲还意味着放弃了更多耐损伤的选项,例如许多驾驶员喜欢购买的一种特殊反射涂层,可以略微抵消来自激光的伤害。

诱饵、E和隐身涂层这三种选项代表了当时隐身技术有限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出现了更多复杂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它们更高的星级等级,张志豪无法获取这些技术。

“‘八角笼’不是破坏者,尽管它可以扮演这个角色。”

两者在角色定位上有重要区别。破坏者通常避免正面冲突,主要在敌后线打击关键基础设施节点。而“八角笼”则专注于密集复杂环境中的纯战斗。它需要的是辅助其更好地消灭敌人的手段,而非完全避开探测的方法。

“看来在这几种方案中,粒子喷射器最为合适。”

粒子喷射器虽然受限于单个机甲所能携带的粒子数量,但发射器本身相对低端,几乎可以安装在任何位置。除了载荷容器外,它的重量极轻,能耗也非常低,对机甲性能的影响最小。如同导弹发射器一样,真正的技术在于其所搭载的粒子负载,而非发射方式。可发射的粒子在密度、持久性、风敏感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在所有可用的选择中,张志豪挑选了一个持续时间较短但在较大区域内效果显着的模块。当他购得着名的瓦尔哈拉粒子喷射模块第一代后,花费账户减少了30万光辉币。许多寻求战场干扰手段的虚拟机甲也选择了同样的粒子喷射器。这款模块的特点非常适合短时间、高强度的竞技场比赛。

拿到新装备后,张志豪阅读手册并尽可能熟悉新技术。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决定将其安装在哪里,以及为机甲添加多少个容器。

“至少好的一点是,就像模块化装甲一样,用完后的容器可以弹射出去。”

张志豪慷慨地在喷射器舱内添加了四个备用容器。虽然对于一对一的比赛来说这个数量有些过剩,但驾驶员总可以在赛前调整配置,或在比赛开始时丢弃这些容器。

他着手将喷射器和容器安装到机甲背部。这样安装虽会打破机甲平衡,但能保持其完整的活动范围。不过,张志豪觉得这个添加物有些麻烦,就像给运动员背了个背包,无论包里装的东西有多轻,都会影响其最佳表现。

“等等,粒子喷射器其实没那么复杂。我为什么非要固定安装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