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7章 人梯助队伍上台阶,悲剧即将发生?(1 / 2)

加入书签

眼前的场景一转,时间一下就来到了第二天清晨。

在见证种花家征服珠峰这趟奇迹之旅的途中,这样的转场发生过很多次。

毕竟,凌云和观众们都不可能在这个视频场景里头呆上两个多月的时间。

只有最为精彩、最为关键的时刻,才会呈现在众人眼前——比如接下来。

种花家登山队将从北坡,正式向珠穆朗玛峰的峰顶发起最后的冲击!

一向话痨的观众们此刻都不说话了,带着兴奋的神色期待着众人的成功。

这是一九六零年五月二十四日的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上午九点三十分,年轻的登山队员——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贡布四人,背着高山背包、扶着冰镐,开始向珠穆朗玛顶峰最后三百八十米的高度发起冲击。

其他队员,则撤回到海拔八千一百米的营地进行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现在,在这海拔八千五百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这四位优秀的种花家登山队员在一根红色的结组绳的牵引下,齐心协力,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迈进。

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的负担,他们一两一两地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登山队委托他们带到顶峰的一面五星红旗、一尊高约二十厘米的毛竹席半身石膏像。

即使如此,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因为从五月十七日出发以来,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消耗巨大。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艰难地行进了大约两个小时,才上升了大约七十米。

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可即便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很难踩稳。

在前面开路的屈银华,一连滑倒好几次。

他头昏眼花,腰酸背痛,两腿仿佛有千斤重,但他却仍咬着牙坚持前进。

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

这时,换成了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

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

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歪,便扑通一下跌落到原来的地方。

刘连满一连爬了四次,却又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样。

几人不得不停下来想办法。

这时,刘连满突然想起自己在哈尔冰当消防队员的时候,采用“人梯”的办法成功地翻过高墙的经历。

于是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其他三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

在这样的海拔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会有严重的反应。

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腿不停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但是,他依旧努力坚持着。

他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

最后,王富洲和刘连满借着上边放下来的绳子帮助,也终于爬了上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