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货币改革的重要性(2 / 2)
熟悉金融的应当都知道一个通俗说法,纸币,说白了就是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的一种便携式载体,是代替金属货币进行市场流通活动的一种带有政府强制性的价值符号。
也就是说,纸币本身不具备价值,他的价值来自哪里呢?一种是金银,就是说这个金银铜不好携带,换成纸币就好携带了,但是这个纸币又不具备价值,所以就把纸币与金银挂钩在一起,这个纸币就代表金银。
其实这和另外一项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就是文字。
好比说苹果这两个字吧,其实苹果这俩字并不能吃,也不含维生素和水分以及糖分,但是只要人一提起来,听的人或者看得人就知道这说的是可以吃的苹果。
“苹果”二字就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一种蔷薇科落叶乔木所结出的果子。
而这种果子在人类世界中又以“苹果”二字进行最常见的流通。
纸币和文字的原理上并不一样,但其实很像,二者都起到了一种代表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其他实际物质的便携性或者便利性表现形式。
那么宝钞的弊端就同样可以用实物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来举例。
这就好比去订购苹果,假设一个商贩说自己果园里面有五千斤苹果,然后交易双方签订了条约,买家付了钱,结果卖家的果园里面实际上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千斤,根本就不存在五千斤。
那人买家能肯吗?那肯定得给这卖家送进去啊!
同样的道理,假设大明国库只有八千万两白银,两千万两黄金,加一块差不多就是一亿六千万两,结果呢,市面上流通的大明宝钞面额加一块足足三亿贯。
把士农工商等使用宝钞的阶级比作那个买苹果的,把皇家比作哪个卖苹果的无良商家,差出来这两千斤苹果就好像是那与宝钞不匹配的一亿四千万贯钱。
这别说百姓不乐意,就是官员、公侯、商贾,哪个能同意?
这种现象其实在金融学上称之为缺乏准备金,币值不坚挺。
准备金,也就是与纸币等代表性货币相匹配的金属货币。
很显然,大明不具备这么多金银,还是那句话,一半被北元参与给顺走了,一小部分在各大世家手里,一小部分在商贾手里,还有很小一部分在百姓手里,那皇家手里有多少?
当然了,实际上,即便是后世,也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拿出来与纸币相对应的金属货币呢,但是如果政府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能够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保证纸币正常流通,不需要与金属货币做交换,其实也是可以进行的。
因为如果所有人都不去拿着纸币和政府兑换金银,那么国库里面有没有金银这重要吗?在不发生大的金融危机和他国侵入的前提下,这并不重要。
如果真的每个人都不去兑换,那么哪怕国库里面连一两黄金一两白银都没有也不打紧。
如果有一小部分人去兑换,那么国库里面也只需要准备一小部分金属货币即可应对。
但……很明显明政府并不具备这种宏观调控能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