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自救(1 / 2)

加入书签

程瑾心里有数,杨立峰家居住的毛巾厂也是这种情况。

90年代,中国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工人阶级突然不是铁饭碗了,很多人都想不通。

这个时代,无论对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跟不上革新就淘汰,跟得上节奏就会有大机遇,大发展。

但是目前的动荡是必须要经历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而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着这些的人们,心里是害怕的、惶恐的、甚至是心力交瘁的。

魏铮承诺会亲自帮着过问此事,李老板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作为一县之长,魏铮的担子很重,但是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他凭一己之力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他想要救活厂子,却发现迷雾重重,在所难免的下岗潮,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更何况,这种剜肉剔骨的做法,没有哪个厂会心甘情愿的接受。

程瑾看着愁眉不展的魏铮问道:“魏县长,你们县的机械厂怎么样?”

“我的意思是,以前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怎么样?”

魏铮想了一下,说道:“机械厂是个老厂,有3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生产小的螺丝、螺帽,后来是代加工一些设备零件,再后来可以接一些订单,生产其他厂子需要的小型设备,还研究生产过手扶拖拉机,厂里有几个老师傅技术了得,只要有图纸就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但是这些年,南方的机械工业发展太快,思想还灵活,我们县的机械厂守着老观念,一些技术师傅要求去南方学习,或者引进南方的先进设备,都没有得到重视,所以机械厂的技术一直在走下坡路,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生产的品种单一,价格还高,卖不出去,再加上整个厂子人员太多,很多一家子老中青三代都在厂里,厂子包袱太重,走不下去了!”

程瑾点点头,“其实我们的老国企差不多都是这个情况,很多人想不通干了大半辈子说下岗就下岗,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哪怕拿半薪,也守着工厂不愿离去。工厂的老机器、老设备、老思路、加上历史遗留的沉重的包袱,就像老牛拉破车一样,根本走不动。”

记得前世很多朋友的长辈都经历过下岗潮,好像是在1998年底全国将有2100万人下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工人阶级从自己是社会的主导,变成了社会的负担,国外人还在耻笑中国改革的失败,说每天从夜市上捡烂菜叶子的,一定是下岗工人。

但改革是必须的,就拿有些企业而言,早早就看到了国家改革的决心,提前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学历人才,迎合改革方向,后世都发展的很好。还有一些固步自封,不创新,产品卖不出去,工人没有工资发,就不断地向外出租厂房,出租地皮,靠租金过日子,这样的企业的确没有存在的价值。

改革的目的不是抛弃和废弃,而是让所有的企业更符合市场经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