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四六章山君厚礼(1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太阿山君,给吾的答复么?”

荀少彧面沉似水,随意坐着靠椅,手指漫不经心的,敲击着身畔案几。

一四四方方的铜盒,静静放置在案几上。丝丝血腥气息,自铜盒之中,渐渐弥漫开来。

“这,即是吾家君上的心意,还望县君慢看。”这位使者着一身宽大长袍,面相普普通通,但其举止神容间,自有一般风采气度。

“慢看?”

荀少彧轻声呢喃,道:“太阿君的礼物,吾又怎敢真的慢看呢?”

他也不大开铜盒,只是挥手示意。

一名随侍小心翼翼上前,捧着铜盒,躬身逐步退后。

那铜盒中的血腥味,荀少彧自然心中有数。

既然如此,那么打开铜盒与否,也就不再是十分重要了。

“上茶……”

荀少彧抬手,自有几位美婢端茶上前,缕缕茶香幽幽深邃。

他伸手施礼,道:“太阿君之意,吾已知之,有劳上使走这一遭了。”

能为出镇使节之人,必是太阿君心腹,不是能轻易怠慢的。

所以,哪怕这使者,位阶在他之下,荀少彧也不会有丝毫小觑之心。

但,这使者似极谦恭般,屈身回礼,道:“小神添为八品之阶,不敢承受县君之礼,端的折煞小神也。”

“哈哈哈……”

荀少彧扶起使者,道:“使者礼多矣!”

使者轻声笑道:“礼多人不怪……既然小神,已将吾家主君心意送到,小神使命已完,就不多停留。”

荀少彧道:“使者往来一趟,也是辛苦劳累。”

“来啊……”

一名名侍婢鱼贯而入,手中都端着一方檀木妆盒。

只见,这些侍婢约有七八之数,俱然排成一排。

“这是?”

使者一楞,不解的看着荀少彧。

这些檀木妆盒中,香火愿力气息颇为浓郁。一枚枚神道符钱,正静静躺在木盒红帛上,钱身流转道道符文之象。

对于这些神道符钱,使者只是粗略一看,就大致心中有了计较。

“至少有数万符钱!”

要知道,符钱作为神道中的硬通货,购买力度极强。

数万符钱,已经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数目,就是对一府城隍而言,也不是可有可无,几尽一中等县城的一载收获。

“这些,便是吾的回礼。”

他伸手打开一口檀木妆盒,一柄混合香火愿力的龙虎玉如意,流动淡淡赤光。

这礼,可谓是极重!

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荀少彧玩味一笑。

“区区一使节,有此飒然风采,端是难得少见!”

他把玩着手中的一对儿玲珑玉狮子,对这使者评价,却也是极高的。

这一对儿玲珑玉狮子,虽不比给太阿君的回礼,但对于一般的八品神祗而言,也有着难以想象的价值。

但,能抗拒如斯诱惑,就有些让荀少彧刮目相看了。

…………

呜!呜!呜!

号角响起,荀少彧稳步走入大堂。

六司判官各自矗立一旁,十大鬼将盘踞一角。

牛魔马魔二将军,左判右判二大判。

数十簇白光荡荡,在这城隍府大堂内,逐渐飘摇溢散。

“参见,大老爷!”

待荀少彧坐定主位,数十名僚属,纷纷躬身一礼。

他轻轻开口,自有一股神采:“诸位,免礼。”

这是荀少彧第二次召集群僚,相比于第一次见面的怠惰,有着昌灵山之祸在前,僚属们犹自战战兢兢,哪里还有心气,敢在荀少彧面前兀自矜持。

“喏,”

僚臣们恭恭敬敬,应了一声之后,纷纷站列两侧。

毕竟,荀少彧凶威在前,容不得诸僚不如履薄冰一般,谨慎小心着一些。

“诸僚,近日可有几多公案未了,不妨一并呈上,让在坐诸位阅览?”

荀少彧一手杵下颚,轻声问询。

李判官当即开口,道:“吾当阳为金华府上县,类比辖治金华,虽不敢言日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也民心纯朴,是为百善之地。”

此世之事,人道主阳世,神道理阴世。

阳世的县衙县令,治的都是一县之丰,沐养一地一方。

而阴世的神祗之众,则多为香众躲灾避厄,得一地一域黎民供养上奉,有镇鬼驱魇之职,有天地权柄傍身。

神道压制人道,神祗尊于天子!

“无事就好,无事就是百姓之福,吾等之福。”

荀少彧眼睑垂下,淡淡的说道。

“县君言传身教,小神感激涕零。”

几名判官起身,向着荀少彧躬身一礼。

荀少彧漠然道:“无事是福……对于那些没有福分的,吾一贯都是不吝下刀的。”

这话出口,在坐僚属哪个不心头微颤。

就是有些底蕴、根底的,也不敢逆转势头,去顶撞这一位煞星。

县官不如现管,何况是荀少彧这般,县官、现管皆具的。

“昌灵的事,现在沸沸扬扬,满城风雨啊……这很不好!”

他断然给这股势头定性,甚至不吝于展露杀心。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人,不知道珍惜今时的福分,反而一味想要搞风搞雨?”

“查,狠狠的查!”

“既是百善之地,岂会对民声之愿不闻不问?”

荀少彧的话语铿锵有力,一字字都掷地有声,让人不敢直视的威慑力,平添了三分煞气。

“吾当阳百善之地,岂容魑魅事?”

“必是妖、鬼余孽为之,当诛之,当诛之。”

李判官果断应声,不留一丝停滞。

李判官的表态,大大出乎荀少彧的预料。甚至就连一些僚属们,都大为不解。

作为有望角逐县君之位的李判官,难道就这么轻易,放下了心中的芥蒂?

要知道,这可是位格拙升之机,三百载难得难有。

况且,这修行的进益,尚且还在其次。那再添二百寿数,就不能让人轻易放下芥蒂。

但今时的李判,却恍若一心为公,看着他侃侃而谈,举止神容有度,就连一些老‘友’,都分不清这个中,几分为真,几分作假。

荀少彧道:“如此,就劳李判,行此稽查、拿捕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