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三九章四果罗汉(1 / 2)

加入书签

云雾袅袅,苍松翠柏!

观潮台上,石桌古旧,文火灼灼,酒香絮绕。

“开始了……”

神念一动之间,苏皓月清冷的眸光,微微开阖闪烁。

荀少彧手指试了一下酒温,笑道“师姐,这云龙山似乎愈发热闹了。”

所谓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一众祖师的关系,都是极为紧密的。其中个别洞天福地,更是出自同一源流,可谓同气连枝。

烂柯山福地祖师王质,其山中遇仙,遇的就是青霞景华洞天祖师。得青霞祖师指点,王质祖师方证就仙道。

只是王质祖师图谋天仙道业,所以才出走青霞景华洞天,径直开辟了烂柯山福地。

虽然,王质祖师另立门户,但烂柯山与青霞景华洞天的关系,仍是极为亲密,两方门人更以师兄弟谦称。

他倚靠石壁,轻轻举杯,看向茫茫云雾,其间似有云龙翻腾,怅然道“看来,这云龙山中藏匿的机缘,让不少修行人,都动了嗔念,以至于大打出手,连修道人的气量,也把持不住。”

说来也是可笑,为了一个不知真假,也并非明确的机缘,就让高高在上的修行人,为之搏命厮杀,为之勾心斗角,全无修道人半分潇洒自在。

将个数十载吞吐苦功,全然弃之不顾,只为了一时胜负得失。

就这几日间,或明或暗的,也有不少修行人起了纷争。只是动静没有太大,惊动了众人而已。

苏皓月秀眉微皱,清泉一般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澈明晰,道“这云龙山当真诡秘,只是地仙人物不出,修为最高者不过人仙绝顶,各大洞天福地的地仙不出,这就有些意思了。”

荀少彧幽幽说着“可是,在云龙山,石佛寺的态度,可是至关重要啊!”

“这等大寺古庙,若无一尊证就阿那含果的罗汉,着实说不过去。”

佛门修行之道法,一入禅定即为罗汉果。

即为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此谓四果罗汉禅境。

而一旦证就阿罗汉过,即是大阿罗汉金身,可谓佛门顶尖大人物,与佛门至高禅定,正等正觉大乘菩萨金身,只有毫厘之差。

一尊阿那含果罗汉,可与仙道地仙位业相若。

此时的云龙山,固然修行人众多,但一个地仙人物都没有,如何敢轻易扎刺。

“如此多的修行人,就是一个大丹炉,若是一个走火,那可是要崩炉毁药的。”

荀少彧眸中深邃一片,望着山中一角,笑意深沉莫名。

此世尚未有‘火药’出世,故而荀少彧言语中,才以丹炉来喻指这一股沸腾之势。

“石佛寺能压得一时,却不能压得一世,数百修行人牵扯之广,就是佛门二十四诸天之一的功德天,也不会等闲视之的,皓月师姐以为然否?”

几百、上千修行人,都是天下各门各脉的弟子门人,个中关联纠葛繁多,就连几大洞天也有弟子在其中。

石佛寺背景、势力虽强,单独应对几家道脉,简直轻而易举。但数十、上百道脉、福地、洞天,内中牵扯的体量,就不是一个石佛寺,能平衡下去的了。

苏皓月心思一动,道“但,石佛寺毕竟是地主,如何会不知云龙山中的关键?”

修行人心思玲珑剔透,此中的得失关键,如何会看不清楚。

只是趋吉避害而已,不愿直面一座佛门大寺的怒火。

“想必,一定有许多修行人,对石佛寺中隐藏着的隐秘,颇为感兴趣吧!”

“想必,此时已经有人要忍不住,要先出一着了……”

荀少彧眸中清冽,手指若有若无,点在法剑剑柄上。

苏皓月淡淡一笑,道“也不知,是何等人物布局,这手笔可不一般,真想见识一番。”

二人相视一笑,颇为有一种好友未满、知己未到的感觉。

出身名门的他们,只要按部就班修行,何必为一二机缘,奔波追逐?

若非感到云龙山的手笔,着实非比寻常,他们二人又如何会甘心入局。

若真有惊喜,他们自不会吝于收入囊中;若是无有惊喜,也能当是涨一涨阅历见识了。

…………

石佛寺中,古刹宝塔林立,一栋栋舍利佛塔,竖立于佛寺下中。上有七宝禅光映照,下有七宝菩提摇拽,正是佛门清净圣土。

这座云龙山,虽非洞天福地之流,却也是天下有数的名山大川。石佛寺能在这等名山开寺建庙的,都是根底极硬的人物。

夜色渐浓,一名名僧人做完晚课,已在僧房歇息入睡。只有少数几名武僧人,手持僧棒铁棍,来回巡视着寺中内外。

这寺中千间佛堂,其间灯火寥寥,但阖寺上下亦非是全然入睡。

“大师伯,”

一清瘦黄袍僧人一脸沉色,向着七宝塔林中央,盘坐的一尊老僧,躬身施礼,态度极为恭谨,就似朝拜一尊佛陀。

这老僧捏动念珠,干瘪老迈的面庞,似乎就是披着一张老树枯皮,老迈腐朽的身躯,一直颤颤巍巍的,一如寻常老人般,一阵风都能吹倒。

但是,在这老僧瘦弱的身躯,却仿佛蕴含无边力量,神光内敛此间,每转动一下念珠,都带着非凡于世的坚定信念。

“心明啊,你的心……乱了,”

老僧淡淡开口,音调不疾不缓,似有禅唱悠悠。内中蕴含着的佛法禅意,令心明和尚纷乱的心神,陡然一清,心魔、内魔纷纷镇入心底。

“大……大师伯……”

心明和尚一想着,先前胸中灼起的怒意,登时冷汗津津,片刻浸透了他一身的僧袍。

“清醒了?”

老僧低声长吟,徐徐拨弄着念珠。

心明和尚双掌合十,五体投地,叩首“多谢大师伯,当头棒喝,否则弟子犯下嗔戒,行差踏错而不自知。”

佛门最重心念修行,一念有坏,一心有误。

一颗佛心可贪、可嗔、可痴、可恨,但决然不能化为内魔。否则一身佛果不保,累世修行尽丧。

心明犹豫了一下,道“可是,云龙山为吾佛门圣土,岂能任由他们染血杀生,践踏吾佛宝刹。”

“你还是没悟透,所以才有执念。”

老僧人淡淡叹息,道“出家人四大皆空,观地火风,皆为空空。贪、嗔、痴、恨,四毒害人,你若参不透个因果,这一世……阿罗汉果无望,只得在三果之境兀自蹉跎。”

枯瘦老僧的瞳孔清澈,映衬着心明的身影,道“你已轮转十世,所谓十世大园满,你若在这一世,仍不得参悟证就,你将永无彻证阿罗汉果之机。”

“大师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