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洋姜(1 / 2)
洋姜!听其名便知是个外来户,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户。洋姜,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别名叫鬼子姜,一是它看着有些丑陋的外表,二是它,漂洋过海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极具侵略性的生长方式,像极了曾经远渡重洋来强取豪夺的外国侵略者。最初,洋姜只是德国人入驻中国青岛时,作为房前屋后的一种观赏植物。
安静不由得暗自称赞中国老百姓的大智慧,是他们发现德国人用来观赏的植物,深藏地下的块茎是可以食用的,因为对这些侵略我们国土的“洋鬼子”的深恶痛绝,还有它一旦扎根发芽,周围的所有植物,都没了生存之地,便称之为“鬼子姜”。洋姜只是年轻一辈对它的称呼,对曾经经历了列强侵华所带来的切肤之痛,老一辈的人,还是称其为“鬼子姜” ,可见洋姜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以及对侵略者的蔑视。
所以不待见它们的老百姓,就把它们安置到犄角旮旯, 路边荒地,从不让它们在田间地头,菜园菜地登堂入室。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把它们变成自家餐桌上的佐餐小食。两辈子,安静才晓得洋姜的前世今生。前世只是喜欢吃洋姜腌制的小菜,时常去超市买上一点儿,佐粥而已。
安静,一边看着家里人收拾洋姜的一边听老人们诉说与“鬼子姜”的种种往事。一个个完好无损的洋姜被选出来,洗净,放在圆匾上,搁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风干了的洋姜,或腌、或泡、或酱,让它们变成坛子里的独一无二的佐餐下饭的美味。
在七十年代,日子虽然越来越好,可是到了冬季,只是白菜,萝卜,土豆等几样蔬菜,可不像后来,即使是严冬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丰富的让人都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到了冬季能吃的蔬菜少,咋办?这可难不倒家庭主妇们,于是,就会在秋天蔬菜最丰盛的时节,或腌、或泡、或酱,做出各色小菜咸菜,作为冬季缺菜时的调剂。
奶奶郜娟无数次告诉过安静,过去评价一个媳妇好不好,合不合格,一是看她很会不会理家,二是看她厨艺如何。看厨艺,不仅仅是看你的烹饪技巧,还会看你会不会腌制咸菜。奶奶说她们那个时候,一个闺女要是没有几个拿手的腌制小菜,那可找不到好婆家,是会被人瞧不起的。
奶奶郜娟,光是洋姜就有好多做法:刚挖出来的,切丝,酱油醋,花椒油,再少来点辣椒,就是很下饭的一道小菜。再就是,只用醋腌制,其他什么佐料也不放,这样的小菜,据说可以软化血管什么的。
还有就是,洋姜、豆角、黄瓜、蒜等放入酱油、花椒油等料汁腌渍的什锦小菜,再有洋姜、剁辣椒、醋、盐、生姜和大蒜等,泡菜……在后院里的地窖里,在厨房边的小储物间里的有着奶奶制作的各色小菜,每次吃饭时间都会取出一两样佐餐。
郜娟腌制的小菜咸菜,很受大家喜爱。洋姜,雪里红,酸菜、酸豆角……各种小菜咸菜,一坛坛,一罐罐,在地窖里摆放的整整齐齐。安静爱吃奶奶腌制的洋姜,也爱吃酸菜和雪里红。走南闯北的太爷爷,今天来了一位老朋友,是一位在家居士,现在已经轻易不下厨房的太爷爷,到厨房里给老友做了一顿素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