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焚化炉(中)(1 / 2)
耿振东在高中部文科,文科的班主任是位姓梁的老师。梁老师解放后曾在本市第一座高中分科试点学校里教过语文、文学史、近现代革命史,他自己是从自学道路上走过来的,故而深知年青一代那旺盛求知欲的可贵。他的孩子也由于受他影响没有能够升学就读,也就深知现在在他面前的这些学生的愤激、进取之情。于是他把每一堂教学,都看做如同母亲给饥饿婴儿哺乳,如同给那即将投入拉力赛的汽车加油。他把自己的知识连同生命(他年近六十,并且多病)一起,作为乳汁、油料,灌注给学生。他上课时,每堂都吸引了广大校外青年,六十个座位至少坐九十人,门外窗外还密密围着、挤着。
全班学生成绩都不错,耿振东一直位列前三名。作文里有两篇,梁老师要他试投报纸副刊,一去就登,两发两中。
一年后报考大学时,他浩气凌云,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大学。梁老师也支持他,大丈夫就应该有鸿鹄之志嘛。
果然不负豪情!梁老师及时从招生部门探知了情况,耿振东如愿以偿,被北大录取了!通知已发至招生委员会负责人那里。
一些性急的同学已经向耿振东祝贺,嚷着要糖吃;耿振东也跟姐姐说了,姐姐真的为庆贺酬客做了准备。
可是等到公布名单时,不但北大,任何大学都没有耿振东的名字。
这是意外,却也何尝不在意中。
不止耿振东一个人,也有别的同学和他一样。公布了名单以后的几天里,校园的一些角落,一些学生的家庭,阴云密布。有捶胸顿足者,有仰天呼号者,有吞声饮泣者,有沮丧萎顿者,还有忿而出走久久下落不明者。耿振东没有这样。他五叔为此病了,姐姐为此哭了,姐夫为此摇头叹息;他渐渐变得更沉潜、更孤僻、更谨慎、更宁静淡泊,更能够“冷眼向洋看世界”了。
随后,梁老师他们的这个补习学校也宣布停办。
——市内举行教育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督促各中等学校一定要端正认识,把屁股磨过来。衡量某一学校办得好坏,教学质量高低,不是看它的升学率,不在于它的毕业生考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有多少,而主要着眼点是:它的应届毕业生报名上山下乡,支援农业生产的百分比。过去认为升学率高是好学校,那是谬论,那是资产阶级办学观点。今后的好学校,不去计较学生的学习成绩,重在政治觉悟,要推动、引导学生们都积极响应号召,到山区去、到农村去。
因此,像工商联办的这所补习学校,则从根本上违反这种精神。于是立即决定,马上撤消。
这撤消学校,这重订教育方针,对于耿振东都已构不成威胁,而那没考上大学的震动也迅速成为过去,当前要紧的事是:天生这张空肚皮,到了时间便得填进食物。于是经同学们引荐,他以不第的秀才,在本区一家小学校,做了代课教师。也就是在此时,他租赁了我们小巷这间屋子,离开了五叔五婶家,单独成了一户城市居民。
在学校里书教得不错,两年间,便成了骨干,虽未转正,却被重用,从教低年级调到教高年级,并担任班主任。
文H大G命来了。造F派占领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阵地,这个学校领导换成了红教团的人,他很快便被解雇了。
同学们又为之奔走,让他到一家无线电原件厂当了合同工。由于他肯学肯钻,不久便掌握了本厂的全部生产技术,并提出了几项革新建议,实施后大见效益, 随之即以“以工代干”形式把他调进厂部技研科。
时代进入了武斗。
沛市的交战双方,他根本无意介入,不管他们真是“好极了”还真是“好个屁”。但厂内两派都来拉他,他两下都拒绝了,因之也就两下都得罪了。结果厂内无法再立足,只好去那三等公民、社会渣 滓淤集地——壮工队里,当了临时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