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广陵公家宴(2 / 2)

加入书签

司马熙雯问道:“是不是昉儿和吟儿她们两家中午要来一起吃饭?”

阎夫人回答道:“是的,大娘,王夫人和呼延夫人正在张罗着下人们备酒宴呢。”

“昉儿和元亮要去哪里来着?”褚太后问阎夫人。

阎夫人一边搀扶着她一边大声回答道:“她们要去浔阳郡赴任呢。”

“对对对,看看我这脑子,呵呵,元亮要做江州祭酒喽。”褚太后摇着头笑道。

陈望跟在她们后面,想起了昉儿已经成婚五年多了,这还是太后老妈亲自许的亲事,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洛阳学宫学子陶潜,字元亮。

七年前的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洛阳学宫十名优秀学子在文学掾崔达率领下来谯郡学府交流学问,太后和王、谢二夫人亲临现场,旁听两地学子讲学答辩。

听着陶潜在大会上朗声背诵起作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感动的太后老妈和王、谢两位泪眼婆娑,诗中先是孔子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然后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

不求名利,憧憬平凡的田园生活,感人肺腑,不乏超凡脱俗,和现在的太后老妈境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褚太后召来崔达问询其家室,原来是衣冠南渡后,大晋擎天柱石,唯一一个出自寒门的高级将领,位列唐六十四将、宋七十二将武庙的陶侃后人。

于是太后老妈做主,对陈望、王法慧说道,如果昉儿婚配此子,虽不一定能得到荣华富贵,但绝对会平平安安一生。

陈望素来孝顺,对太后老妈的话言听计从,再说了,昉儿能嫁给这么个老实人,将来也不用提心吊胆,可以安稳度日。

但是王法慧却百般不情愿,这个老女婿比她才小了七岁,比昉儿大了十岁还多。

陈望为了讨太后老妈高兴,千方百计哄着王法慧,待亲自接见了陶潜后,王法慧一看他风姿儒雅,气度稳重,浑身上下散发着书卷气息,也就答应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当时还在会稽都督浙东五郡诸军事的陈顾,他手下的檀韶举荐其弟檀道济来谯郡投军。

当年秋天,谯郡内史毛安之在演武场主持兖州新军将领选拔,武试和笔试。

结果檀道济技压群雄,两项比赛均列第一名。

大娘司马熙雯和王、谢、焦、阎、薛五位夫人也亲临演武场参观了比赛。

大家对这位来自京口的白袍小将是赞叹不已,尤其还是文武双全,虽然出身有些寒酸,系北方流民,但实在是论样貌、才能、人品世之罕见。

于是在司马熙雯的提议下,大家一致赞同,召为女婿。

陈望本来就不在乎什么门阀士族的旧观念,在会见了檀道济后,跟他攀谈一番,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胸襟坦荡,为人正派,且深通兵法,见解超凡脱俗。

于是,欣然允诺。

如今檀道济要去浙东的临海郡担任都督护军一职。

王法慧张罗着给两个女儿、女婿设饯行宴,之后,各自去赴任。

午时初,先到来的是昭武都尉陈啸、苻宝夫妇,然后陈吟、檀道济夫妇,陈昉、陶潜夫妇,最后是兖州主簿陈何、苻锦夫妇。

一家人极少团聚在一起,今天全都来齐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